石雕知识

古代人的春宫图到底都干嘛用?

2024-01-20 06:14:4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开元电竞官网入口看到 春宫图,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就是古代人的小黄书嘛,还能用来干嘛?

  而唐朝的时候,骆宾王那篇名动天下的《讨武曌檄》里,在批评武则天的时候,也是说她“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放到现在,其实就是常见的羞辱。

  自从书和文字发明以来,藏书多少,就成了中国古代文人之间判断彼此身份和地位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科技手段不发达的古代,藏书不仅意味着知识多,见闻广,同时也是经济能力的象征。

  你想啊,大多数人都吃不饱饭的衣不蔽体的时候,你家里有一栋楼专门用来放书,那岂不是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可是古代图书的质量不比现在,不仅需要隔三差五就要拿出来晾晒。还要防备火烛,因为一旦起火,整栋楼的书,瞬间就能付之一炬。

  这其实很矛盾的,因为古代人没有电灯,在室内看书少不了用火烛,但是火烛用多了,谁都不能保证不起火。

  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之所以叫天一阁,就是因为郑玄《易经注》里有一句“天一生水”。

  三国时期,糜竺是个非常有钱的人,有一天,他外出收债,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女孩子,在路边淋雨。

  糜竺看见女孩子淋得像个落汤鸡一样,心一软,就邀请这个女孩子上车,表示愿意送她回家。

  按理来说,孤男寡女共处私密空间,是很容易发生事情的,但是糜竺偏偏目不斜视,端坐如常。

  这个女孩看了非常感动,对糜竺说:看你是个正人君子,实不相瞒,我是火神的使者,我受命前去烧糜竺的家,但是路上下雨了,我失了神通,走不快。如果你家住在附近,赶紧避一避吧。

  女孩听了这话,面不改色:“火神交给我任务,我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并没有规定时间,所以我可以走的慢一点,你现在赶回去还来得及。”

  基于这个故事,很多藏书家想当然的认为,既然要来烧我宝贝藏书的是女孩子,那么,女孩子怕什么?

  比如晚晴著名的藏书家甘熙,他就认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在图书馆里藏小黄书这种行为,根本不是为了防火,而是为了泻火。

  所以,尽管他的藏书楼是仿照天一阁的样式修建的,但是却没有保留这个春宫图防火这个关键的安保措施。

  巧合的是,太平天国的时候,甘熙藏书的津逮楼被战火焚毁,但是天一阁,却一点事也没有。

  考古学家们发现最多春宫图画的地方,不是藏书里,而是在一些墓葬的壁画和雕刻上。

  但事实,确实如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新都一座汉朝的古墓中出土了两块不起眼的“砖块”。

  当时其实没太多人注意这两块砖头的,毕竟大量的文物和珍宝都盘点不过来呢,砖石土块,只需要做清理入库就可以了。

  无独有偶,1941年的时候,彭山江口的考古工作者,也在墓地里发现了刻有春宫画面的石雕。

  在古代,生殖崇拜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人们认为,性生活的频繁与否,是生命里是否旺盛的重要标准。

  所以,在墓葬里放置这样的陪葬品,一方面代表着对生命力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种勃勃生机,能够压倒死亡带来的阴霾和恐惧。

  古代人的婚育年龄,较现在普遍更早,一般的女孩子,十三四岁,可能就已经开始嫁人了。

  这本听起来像是金庸武侠小说里武功名字的著作,其实是一部非常全面的古代性教育书籍。

  它托名于黄帝和素女的交谈,用对话的方式,来传授一些基本的生理常识,以及一些涉及到性心理学领域的理念。

  最关键的,书中并没有将夫妻之事作为一种传宗接代的流程,而是反复强调,需要夫妻二人都能够乐在其中,追求“想感而相应”。这在强调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是非常难得的。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本书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内容,是当年流入日本之后,被保存下来的只言片语。

  现在我们的图书馆有科学安全的管理措施,而性教育,也早已有了更加完善的体系。

  这些流传于古代的私密图画,和现在我们电脑里密不可告人的学习资料,虽然出于同源,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它们包含着那个时代古人对于两性的朴素认知,以及对于生命的崇拜和向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