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知识

回顾“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活动国内段•晋中篇(四) 逛渠家大院 赏晋商博物馆(上)

2024-01-07 05:50:3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原标题:回顾“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活动国内段•晋中篇(四) 逛渠家大院 赏晋商博物馆(上)

  祁县被誉为万里茶道茶商之都,不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居万里茶路的南北之中,是掌管着茶路繁忙物流及相关连带产业,经营着茶叶商贸的晋商的老家,更是茶路贸易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决策中心。

  祁县古称“昭馀”,当初晋商们创办的茶庄票号,至今依然在昭馀古城里默默讲述着万里茶路上的故事。“弘扬晋商精神重走万里茶路”大型宣传报道活动采访团来到祁县后,渠家大院可是必去打卡的地方。

回顾“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活动国内段•晋中篇(四) 逛渠家大院 赏晋商博物馆(上)(图1)

  沿着东大街往前走,不到30米处,就是远近闻名的渠家大院建筑群。并非节假日,仍有不少游人参观游览。“晋商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有魅力的一支商帮,山西不产茶叶,祁县人却开辟万里茶路,把南方的茶叶卖到俄罗斯去,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想过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一位陕西的游客这样说道。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当年的主人在祁县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占地总面积为23628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第十七代渠源潮的住所,现开设为晋商文化博物馆,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占地面积5317平方米,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女儿墙镂空砖雕,工艺精湛,题材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一代晋商开辟茶路、纵横南北的故事,在这里徐徐展开……

回顾“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活动国内段•晋中篇(四) 逛渠家大院 赏晋商博物馆(上)(图2)

  晋商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本名为《行商遗要》的手抄本,这本册子是渠家长裕川茶庄伙友王载赓当年在长裕川茶庄学生意期间(1917年前后)抄录的,原本已失传。手抄本详细记录了晋商特别是祁县商帮从祁县古城出发,前去买茶、制茶、运茶整个流程与规程,详尽地记叙了安化黑茶的最佳产地及砖茶、千两茶的制作工序、成本核算等,为了解清代晋商创造茶产业化经营模式提供了极好的注脚。

  明清时期,祁县人紧紧抓住边塞开放的“马市”及军事供应的历史机遇,开创旅蒙贸易,以中原及晋东南盛产的粮、布、绸、铁器等换取蒙民的羊、马及畜产品。到十七世纪,他们发现蒙牧民对茶叶的需求迫切,且贩茶利润更为丰厚,故做起了茶叶贸易的大文章。

回顾“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活动国内段•晋中篇(四) 逛渠家大院 赏晋商博物馆(上)(图3)

  乾隆初年,祁县渠家十四世孙渠同海走西口上包头,创办“长源厚”商号,在经营粮、油的同时兼营茶叶。乾隆中期,渠同海的三子渠映潢将茶叶贸易做大,在祁县古城设立“长源川”“长顺川”两大茶庄。祁县乔家乔贵发,于乾隆初也走西口上包头,与徐沟县秦姓一位乡亲合伙,设立“广盛公”商号,从开草料铺到经营日用杂货,后改为“复盛公”。乾隆末年,乔家“复”字号开始经营茶叶,至道光十五年乔致庸接管乔家商业后,在祁县创办“大德诚”“大德兴”茶庄。道光初年,祁县何家在祁县古城创立“永聚祥”茶庄。经过嘉庆、道光年间50多年的茶叶贸易发展,到咸丰年间,祁县古城的茶业、金融业达到鼎盛。

  “在茶票业的拉动下,围绕茶道的运输与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使‘十年九旱’的祁县,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银祁县’。”71岁的原祁县县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介绍说,茶票业的兴旺甚至影响社会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转变,有句俗话“有子读书习经商,不羡七品空皇堂”,正诠释了这种转变。

  晋中市,位于山西中部,东倚太行,西临汾河,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山水如画,摇曳生姿,入目皆风景。

  它有古城,平遥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5A景区,祁县正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它有大院,乔家、王家、渠家等,座座豪宅,尽显明清晋商繁华;它有名山,介休绵山,寒食起源,榆次乌金,避暑胜地;它有无尽的山川盛景,太行山百里画廊美不胜收;它也有难忘的红色记忆,昔阳大寨、左权麻田,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晋中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晋中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居全省第四;A级景区39处、5A级景区2处,都居全省第一。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以来,晋中市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开拓创新,致力于在广度和深度上推动旅游产业继续升级,做“加法”,更做“乘法”。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区位优势等被充分结合,大胆利用。原本静止的旅游资源在保护与传承中发生着化学反应,显示出强有力的发展后劲,文旅产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景象。

  如今,晋中1.64万平方公里的地理坐标范围内,向全世界打开的是文化、山水、田园、红色、休闲几大系列“无所不能”的旅游境界。

  晋中市文旅局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晋中文旅业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努力从“高速”向“高质”转型发展。2016年,晋中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级城市;2017年,晋中承办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将旅游发展推向新高度;201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千亿”目标;2019年,晋中正式被国家文旅部和财政部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1.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36%,实现旅游总收入1188.03亿元,同比增长17.17%;2020年,晋中提出“坚持以文促旅、以文化人,用好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共文化示范区三大国家级平台,进一步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把文旅康培育成晋中城市形象和民生幸福产业的亮丽品牌。”战略目标,为持续做大做强全市旅游产业明确了任务表和路线图。

  随着旅游产业加快升级,旅游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面对这样一场大转型,经过一系列思考与探索,晋中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融合发展才有前景。

  以“旅游+”为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把握“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诀,晋中持续加快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日渐多元的产品种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品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价值链和产业链不断延伸。“旅游+商业”,万达广场、奥特莱斯等国内一流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旅游+体育”,建成国内一流的李宁国际滑雪场,滑雪成为冬季旅游的亮点;“旅游+农业”,千朝谷、黄土农言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受到青睐;“旅游+工业”,红海玻璃园、鑫炳记文化园等一批工业旅游点成为打卡胜地……

  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晋中持续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创新求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深度挖掘晋商人文资源与历史,改造、开发和提升平遥古城、静升古镇、晋商大院等文化项目;开发利用山西和晋中的农耕文化、说唱歌舞艺术、民间工艺、民俗传说等民间文化,提升晋中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陆续推出平遥国际摄影展、灵石版画双年展、太谷孟母文化节、祁县王维诗歌节等15个文化名片……奏响了“诗和远方走到一起”的动人乐章。

  用开放思维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引领示范为目标,依托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以及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晋中大胆探索实践,把培育文旅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方向,把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及载体,把全市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走出了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

  如果用更形象的说法,可以表述为——晋中全域正在构建以“游山西·读历史”为主线的“两心两带三圈”发展新格局。“两心”:以市城区、平遥县为两个区域中心,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和交通集散功能。“两带”:一是平川108国道串联的晋商文化廊带,二是东山“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的太行风光绿带。“三圈”:一是以市城区、榆次区、太谷区、寿阳县为组团,以“四个百里”为支撑,三十公里半径的都市休闲旅游圈;二是以平遥县、祁县、介休市、灵石县为组团,以高等级景区为支点,五十公里半径的晋商文化旅游圈;三是以左权县、和顺县、榆社县、昔阳县为组团,以百里太行画廊、左权民歌汇莲花岩景区、云竹湖旅游度假区为亮点,一百公里半径的太行风光旅游圈。总之,力争在2022年底创建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晋中,正朝着全域、全时、全景的旅游远景目标不懈努力。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晋中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今的晋中,就像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漫步而来,向全世界尽情展示着她的魅力与风姿。

搜索